首页 > 经贸 > 产经 > 正文

珠三角农业谋定高质量-农业大健康·万祥军:融合大湾区布局

时间:2021-01-28 来 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作 者: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浏览 223 次 字体:

珠三角农业谋定高质量-农业大健康·万祥军:融合大湾区布局

(记者 朱伟良 周甫琦 郑佳欣)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哲商对话 万权采编:“在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和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面临着新一轮发展格局的变化,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做好“三农”工作,珠三角乡村振兴要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谋划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话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表示:特别是,部分农村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而是典型的“城中村”、“镇中村”,村民在安全、生态、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示:10月1日-3日,广州最北行政村—莲麻村举办以“美丽莲麻·酒溢飘香”为主题的2018年吕田头酒文化节。 摄影 符超军

万祥军说:“制造业发达珠三角的经济体量庞大,城市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不可否认的是,珠三角地区仍有不少的农村地区,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突出。”他表示:目前,广州、中山相继发布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和实施意见,早前佛山、珠海、惠州、东莞等地的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也已经出炉,共同掀起乡村振兴的工作热潮。作为经济发展的高地,同时拥有着广袤的农村土地,珠三角乡村振兴工作如何谋篇布局?

各地如何定位

珠三角要走出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目前,广州市发布《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文件按照“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的定位,围绕“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之路”举全市之力谋划布局乡村振兴工作。同时,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也先后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文件,各自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不同的定位。

位于珠江东岸的惠州拥有广大的农村地区,惠州将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惠州根据自身的发展提出,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多方投入、共建共享,激发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和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

珠江东岸的东莞制造业发达、新兴产业活跃,去年,东莞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应收款收款率位于历史新高。东莞提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提升,到2027年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的目标。

对于同样作为工业大市的佛山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则有着不同的考虑。佛山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更强,让农民更富,让农村更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力争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珠江西岸的珠海乡村连接澳门,地理位置特殊。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谋划和定位,珠海提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立足市情农情,以斗门区为主战场,努力在乡村振兴征程上走在前列,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富民增收是中山的目标之一。中山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引导各类人才“上山下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让农村更美。

图为游客在珠海幸福庄园种养合作社采摘葡萄。 摄影 关铭荣

图示:位于东莞的一片农田,正在利用无人机播种施肥。 摄影 孙俊杰

背后如何考量

紧扣高质量发展和大湾区建设谋划

珠三角各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有着不同的定位和规划,背后是基于对当地城乡发展历史和未来的研判。佛山全市村庄用地64862公顷,占全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54.3%;全市424条行政村中,实行村庄规划编制的有245条,比重57.8%。全市现有村级工业园区1088个,总面积207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工业用地面积的80%……

回顾佛山40年发展历程,佛山改革从农村开始、发展从农村起步,农村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全面发展。当前,佛山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和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寻求新一轮发展空间?答案仍离不开农村。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佛山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所在,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多角度、深层次、宽领域的系统工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紧扣高质量发展的还有东莞,“没有广大农村的振兴,不加快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市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东莞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指出,进入新时代,站在东莞“三农”工作新的起点上,东莞全市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谋划也是各地的亮点所在。珠海乡村自然生态良好,海岛众多,河网密布,既有田园风光,又有水乡韵味、海岛风情,是粤港澳大湾区内不可多得的资源。珠海市村振兴发展,应放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谋划和定位。要立足市情农情,抢抓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精,建设高品质的自然生态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目的地。

中山考虑到环境、产业等实际问题针对部署乡村振兴工作。中山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指出,综合考虑农村产业、环境、治理等系列问题,坚持“农民要什么,我们干什么”,将农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发展动力,让农村在文化上有说头、在景观上有看头、在休闲上有玩头、在经济上有赚头,让广大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让美丽乡村成为美丽中山的鲜明底色。

作为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市辖面积近7500平方公里,增城、从化、南沙、花都、番禺等外围城区还有不少农村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需求迫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提升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功能也是广州所要肩负的重任。

广州明确了三年工作目标,提出加强规划引领,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产业兴旺为着力点,以从化、增城为重点区域,全面推进广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到2020年,乡村全面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全面整治和显著改善,现代农业产业和农村新业态蓬勃发展,从化区初步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广州市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

据了解,广州自我加压,每个层次的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间都比省的要求提前,为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205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地如何落实

“接地气”的政策体系陆续出炉

广州正式发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总体框架为“1+2+N”的政策体系,其中“1”就是《乡村振兴实施意见》,“2”就是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两个三年行动计划,“N”就是若干个配套政策文件。为保证《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的可操作性和可落地性,两个行动计划明确了接下来三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抓手和工作要求,量化了目标和标准,明确了时间要求,形成了政策“组合拳”。

在框架布局上,把土地问题、新型城镇化带动问题等作为重点,单独拿出来强调;关注设施农用地、5镇联动发展、特色小镇等内容,都是广州的特色。在具体内容上,强调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提出涉农区打造连线连片的美丽乡村群重点区域;建立市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开展羊城党员先锋行动等也是广州特色的落实举措。

早前,佛山也发布了乡村振兴“1+7+x”系列政策框架体系。“1”就是《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7”就是以七大突出问题为导向的分类行动方案;而“x”就是若干份配套政策文件。七大工程涉及试点探索中心城区 “村改居”、制定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村级工业园综合提升、加强违法建设惩治力度等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此外,还提出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环境等现实问题,并制定具体的目标。

东莞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了“1+1+N”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以精品都市农业和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为方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以培育文明乡风为引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打造过硬基层党组织为基础,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以培育引进为重点,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等五大方面推动乡村振兴落地生根。

中山、珠海乡村振兴中更加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民生发展。《中山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实施百亿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等“六个百亿”工程,即百亿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百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百个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程、百家乡村修身学堂提升工程、百村乡村善治示范引领工程、百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乡村振兴工作热潮持续升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珠三角将为我们描绘怎样的粤港澳大湾区里“农村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令人期待。《珠海市委珠海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指出,特别围绕农村地区关键的供水、供气、供电、网络、道路、路灯、绿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房屋改造等十大要素,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奠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珠三角农业谋定高质量-农业大健康·万祥军:融合大湾区布局

[责编: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TAG:
新农村商报网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稿件均不代表新农村商报网(www.xncsb.cn)的观点,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如涉及版权、稿酬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备案号:京ICP备10010491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097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1012006039
新闻热线:010-58360230  监督电话:010-58360198  服务邮箱:news@xncsb.cn  
国商新农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Copyright©xncs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