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贸 > 产经 > 正文

袁隆平水稻外交 播种一带一路谋定国际农民丰收节交易会

时间:2021-07-18 来 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作 者:新农村商报网 浏览 197 次 字体:

袁隆平水稻外交 播种一带一路谋定国际农民丰收节交易会

新农村商报网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哲商对话 万权采编:2021年1月15日,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论坛以“金融、产业、十百千,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为主题,以科技创新引领,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大会主席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致辞,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武作致辞。袁隆平青岛海水稻团队宣布:2021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拟用8-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谋定研究:对话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国际))农民丰收节交易会,在本届论坛上记者关注到,袁隆平青岛海水稻团队产业终端生态品牌“种福田”备受各方瞩目。

图示: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大会主席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致辞

图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武作致辞。



海水稻“十百千”工程

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

在第五届海水稻论坛中,袁隆平青岛海水稻团队宣布称,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亿亩荒滩变良田,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心愿。2020年,由他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全国示范种植海水稻面积扩展到10万亩,平均亩产稳定在4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突破800公斤。“2020年,我们在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土壤改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袁隆平说。

根据袁隆平提出的海水稻“十百千”工程,该团队在成功开展耐盐碱水稻10万亩示范种植后,力争今年推广100万亩,并逐步在全国布局储备可供改造的1000万亩盐碱地。目前,该团队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将适时分步骤启动改造,推动海水稻从示范种植转向产业化推广。

本次论坛由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三亚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主办,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汉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中瑞智投管理有限公司、湖南袁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慈名慈善基金会、山东谋定经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协办,得到了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政府、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政府、鄂尔多斯市杭景旗人民政府、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格尔木市人民政府、汕尾市陆丰市人民政府、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临清市人民政府、和田县人民政府、瑞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国际)农民丰收节交易会,和中国金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农国盛强调(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作了主题为《5G技术在我国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作了《高盐环境农机装备防腐机制与应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朱明士作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友明作了《微生物与农作物互作机制与应用》、欧洲科学院院士兰玉彬作了《精准农业航空的现状与未来展望》、欧洲科学院院士张茂松作了《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景安作了《创新驱动发展 携手共创未来》、挪威工程院院士容淳铭作了《源动力与区块链的数字农业服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张晓刚作了《海水稻国际化标准体系建设》的主旨演讲。

《海水稻“十百千工程”项目进展报告》由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发布,《海水稻产业体系技术支撑》由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米铁柱讲解,《耐盐碱水稻特性盐碱报告》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耀松发布,《耐盐碱水稻区试审定与盐碱地开发利用》由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李继明发布。之后,中国中非研究员研究员王南作了《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与海水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张悦作了《重构循环链 助力海水稻》、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熊范纶作了《智慧农业的创新融合》、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 全球董事会主席作了《海水稻国际化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发言。

论坛期间《智慧农业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也同步举行,同期也举行了《盐碱地智慧农业研讨会》、《耐盐碱海水稻育种与国家区试研讨会》、《海水稻产业基金项目路演会》、《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2020年度工作会议》等四场分论坛,接下来举行了《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图书发行仪式,海水稻十四五重点图示签约,《水稻生产数字化与决策系统》预发行仪式和国际农业经济与发展平台海水稻入驻2021年迪拜世界博览会(中国馆)及“海水稻”周发布仪式。

签约仪式也是本届论坛的重要环节,议程有中财戎熙九天海水稻产业基金推介及签约,长三角海水稻新城市农业土地信息智库项目推介及合作签约,潍坊十万亩海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分享,青岛城阳盐碱地智慧农业及耕地占补平衡模式分享,内蒙古杭棉旗百万亩盐碱地水稻葵花产业园模式分享,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百万亩盐碱地及矿山修复综合农林业产业开发项目推介,青海格尔木百万亩高寒产业园项目推介,盐碱地多产业模式融合项目推介和签约,深圳从玉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陆丰市人民政府签约等。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发副主任李继明博士介绍,自2017年开始,由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牵头国内18家单位,组建了国内唯一一个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通过建立水稻耐盐碱评价标准以及育种材料筛选程序,针对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设置北方沿海中早粳晚熟组、沿黄粳稻组、华东沿海籼稻组、华南沿海籼稻组4个组别,在广东、浙江、海南、江苏、辽宁等34个区域试验基地进行品种区域试验,在西北、东北等18个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测试试验。

首批耐盐碱水稻品种已通过国家耐盐碱区域试验审定。在盐碱地上种出来的海水稻,是什么味道?科研人员表示,海水稻米吃起来不咸,根据不同的种子,会在口味、软硬、甜糯等维度有不同表现,整体口感跟市场上的大米差别不大。而且因为种植的土地是碱性环境,病虫害源不易繁殖,不需要喷洒农药,海水稻是安全和健康的。

“经过一个种植季,我们成功完成十万亩种植,而且这十万亩平均产量达到五百公斤,也就是超过千斤。我们有信心、有把握在2021年完成一百万亩海水稻种植推广。”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表示,2021年海水稻推广将迎来新的篇章。目前大量农业服务机构、科研院所、金融资本开始进入海水稻产业。我们推广海水稻不能单一地从品种出发、不能单一从土地改造出发,要从土地产出、效益、可持续发展出发,我们投入海水稻一定要市场上可行、产业上可行,能够可持续发展,不要单纯地依靠国家政策补贴。

张国栋说:“我们构建了一种包括金融资本在内的全产业模式,开发一块地,就带活一方农业经济,不光是引领脱贫、而且实现乡村振兴。他表明,他们非常欢迎我们中国全产业链农业技术体系的输入,包括育种体系、包括种植质保体系、农业技术装备,还有产品深加工的体系,在一些国家他都是比较薄弱的。那么海水稻只是一个契机,水稻只是一个品类,我们会带着以水稻为引领、为先行,带动我们广大多品类农产品技术体系输出。

专家们一致表示,未来海水稻将走出国门,为更多国家的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组成员彭既明说:“我们的目的也是通过对耐盐碱水稻品种的创制,包括整治创新和新品种的选育,对我们沿海国家,特别是沿海地区“一带一路”国家、深受海水倒灌影响的国家,提供耐盐碱水稻品种,为他们粮食安全、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朱明指出,中国推广海水稻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拥有大量未经开发利用的盐碱地,推广海水稻种植有广阔空间。通过打造成熟的技术体系,运用绿色的生产方式推广海水稻,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稻米,还有利于改善盐碱地周边贫瘠的生态环境。海水稻的推广还可面向国际,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和饥饿。

当晚,“中华拓荒人奖”颁奖典礼举行。据了解,该奖项重点奖励在海水稻及盐碱地利用方面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农业工作者及团队。同时,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中国产学研促进会海水稻协创平台、中国科协智慧农业创新联合体等多个海水稻科研平台揭牌成立;多方就中财戎熙九天海水稻产业基金、长三角海水稻新城市农业土地信息智库等多个项目进行签约,共同推动海水稻的种植和开发。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合作发起成立中国海水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旨在打造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桥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推动海水稻及智慧农业科技成果在盐碱地农业方面的应用,助力海水稻加速产业化、商品化进程。

由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提出并牵头起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归口的《“海水稻”良好产业规范》系列团体标准,经标准审定后,在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正式发布。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主持了标准的发布。首次发布的“海水稻”团体标准为《“海水稻”良好产业规范 第1部分:种植基地建设指南》《“海水稻”良好产业规范 第2部分:种植规范》和《“海水稻”良好产业规范第3部分:“海水稻”米》,此系列团体标准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布。

王建华表示,《“海水稻”良好产业规范》系列标准的发布,是我国“海水稻”产业标准化的良好开端,这将有效推动袁隆平团队创新成果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面向市场需求,标准引领,科学规范、有效转化与应用,加速盐碱地改良的进程,提高“海水稻”技术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海水稻”产业链的全面健康发展。

本次论坛上,潍坊十万亩海水稻三产融合示范项目相关负责人作了题为《盐碱地里“种福田”》的专题报告分享。据悉,由青岛种福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共建的"袁隆平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是潍坊国家农综区的产业融合重点示范项目。示范区以海水稻种植为基础、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富民为根本,通过推广种植海水稻,布局海水稻种植、研发、生产、物流和品牌推广等全产业链生态,秉承拓荒人精神,践行亿亩荒滩变良田。

“种福田”品牌作为袁隆平青岛海水稻团队产业终端生态品牌,同时肩负“中华拓荒人计划”官方合作执行品牌和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指定生态品牌的重任,旨在打造海水稻产业为中心三产融合生态圈,实现研、产、供、销一体化,自建海水稻产业链闭环,为百姓带来优质的海水稻产品及深加工产品,让消费者多点安心,让天下多块良田!让海水稻产业造福于人!

据悉,国际海水稻论坛是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起的一项国际性学术会议,自2016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四届。本届论坛以“金融、产业、十百千,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为主题,以“海水稻+土地改良+智慧农业+产业生态圈”为基础,通过技术融合赋能、产业交叉渗透、体制系统创新等方式多维协作,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农业集聚。


图示:中国金控投资集团主席、深圳从玉智慧农业集团控股负责人林裕豪、与广东汕尾陆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学茂签约





新时代“水稻外交”

中国海水稻出国门播种“一带一路”

“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搭建国际农民丰收节交易会平台,对话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开展农业国际合作、分享中国经验,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有效模板和最佳结合点之一。”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表示:海水稻成功量产无疑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好助力,也让全世界看到了这枚熠熠生辉的“一带一路”新名片。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这些超级工程,看的每个中国人热血澎湃。这些年,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一个个伟大的中国梦正照进现实,继这些超级工程之后,在咱们大青岛土地上诞生的另一个“中国奇迹”---中国海水稻,也在用独属于它的方式告诉世界自己的中国骄傲。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可以广泛的种植于沿海滩涂或内陆盐碱地,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海水稻团队选育。2017年9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和他领导的海水稻团队——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海水稻成功测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海水稻,正缔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梦见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如今,禾下乘凉不仅仅是袁隆平的梦,袁隆平带领的海水稻团队,克服了盐碱地生产的重重阻力,成功实现了批量亩产,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一碗好饭端上全世界的餐桌!

通过推广种植海水稻,让亿亩荒滩变粮仓,一直是袁隆平的一大期待,他希望能在2028年达成海水稻推广种植一亿亩的“小目标”。实际上,海水稻推广,不仅在国内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还走出国门,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明星农业项目。

2018年,袁隆平团队在迪拜成功试种“沙漠海水稻”,海水稻成功走出国门。目前,青岛海水稻研究团队正在与沙特、卡塔尔、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开展合作,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推广耐盐碱水稻技术。并且收到来自科威特、沙特、刚果(布)等多个国家订单进行稻作土地改良以及发展农业。团队表示,随着国际订单增多,未来将在中东、非洲、东南亚、欧洲设立多个海水稻国际联合推广中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将成为海外布局的重点。

去年1月,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收到一份来自海外的邀请函——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亲自打来电话,邀请团队前往迪拜的热带沙漠中种植水稻。拜沙漠地处赤道附近,存在诸多不利于水稻生长的因素,其中包括极端昼夜温差、地下水高盐度、低湿度、缺乏淡水、沙尘暴、缺乏土壤团粒结构、缺乏种质资源等。据项目工作人员介绍,迪拜最热的时候,“鸡蛋放在地上3分钟就能熟”。之前,在此进行水稻试种的多国专家无一成功。

最终,青岛海水稻研究团队凭借成熟技术理论和丰富经验,一鸣惊人:团队不仅选育出了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亩产量达500公斤的水稻品种,还独创了沙漠盐碱地改良技术。穆罕默德十分珍视这来之不易的稻米,他将收获的海水稻加工制成精美的沙漠海水稻纪念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尊贵客人。

对于袁隆平团队的实验成果,英国《每日电讯报》曾发表文章称,在迪拜郊外的广袤沙漠中,中国科学家利用稀释的海水,在沙地中成功种植出了耐旱的水稻。在眺望这片稻田的同时,这些科学家也意识到,一场长达40年的奋斗终于在此“开花结果”了。

远行至迪拜后不久,海水稻的米香也飘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非洲。去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团队开启了“水稻技术推广及农业产业园建设”非洲推广项目。项目开启后不久,非洲塞拉利昂共和国多次派专员前往青岛接洽,签订水稻种植项目合作意向书;刚果(布)也紧随其后,与青岛共同制定10亿美元海水稻种植计划;科威特则邀请青岛海水稻研究团队在该国进行产业化推广。

目前,青岛海水稻研究团队正在与沙特、卡塔尔、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开展合作,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推广耐盐碱水稻技术。随着国际项目的接踵而至,青岛海水稻研究团队计划在中东、非洲、东南亚设立相应海水稻国际联合推广中心,打造中国农业“一带一路”新名片。

11月10日,在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的青岛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展厅,卡塔尔驻华大使馆代表加法尔对产自迪拜沙漠的海水稻颇感兴趣。同行的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王南充当了翻译,向工作人员交流加法尔感兴趣的问题。加法尔最后还要了一包迪拜海水稻产品,他要把产品邮寄回国。

“海水稻是中国给人类的礼物,我希望海水稻在卡塔尔推广,也希望能在海湾地区、拥有沙漠的国家和地区乃至全世界範围内推广。”加法尔是慕名而来,要与袁隆平院士的海水稻团队洽谈合作事宜。

一年两季养刚果1/4人口。相比卡塔尔初次接洽,非洲刚果(布)的步伐更快一些。当日,刚果(布)驻中国大使馆与海水稻团队旗下公司青岛东域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青岛东域”)签署协议,抛出约10亿美元的订单。

“刚果(布)希望我们能为当地建设规模大约50万亩左右的农场,明年将进行前期的规劃、融资以及小面积的试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青岛东域董事长张国栋告诉记者,如果一年种两季海水稻,就可养活该国四分之一的人口。比刚果(布)更迫切的还有科威特,科威特直接邀请海水稻团队在该国进行产业化推广。

迪拜成唯一海外云平台。“自从今年5月迪拜沙漠海水稻亩产500公斤消息传出后,科威特、埃及、沙特等中东9国,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都向我们发来了邀约。”张国栋笑着说。

基於迪拜沙漠海水稻的成功以及国际订单的增多,张国栋表示,团队将以迪拜为桥头堡,中东、非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国外布局的重点。未来,还将在中东、非洲、东南亚、欧洲设立相应的海水稻国际联合推广中心。

“我们要在迪拜建设‘中东及北非农业沃土云’。”青岛东域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农业沃土云”上线仪式上,张国栋提出松嫩平原百万亩农业沃土云、新疆阿克陶农业沃土云等六朵“云”,迪拜是唯一的海外“云”。

越来越多的订单,不足两百人的青岛海水稻团队该如何应对呢?张国栋作了个比喻,他把海水稻技术比喻成一艘“航空母舰”,与农业全产业链条上的育种、种植、农机、土壤改良、人工智能等合作夥伴组成“联合舰队”,以资源整合方式技术输出。

“‘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地方也非常适合海水稻种植推广,最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对粮食以及粮食安全的需求非常迫切。”王南亦在随后的论坛中建议,“中国海水稻”要像中国高铁一样,成为中国走出去的新名片。他认为,“中国海水稻”将引领世界农业进入4.0时代。


图示:2019年9月24日,江苏连云港开发区猴嘴街道黄沙坨社区种植的“海水稻”。

图示:2020年9月25日,沙漠旁的岳普湖县海水稻种植基地。

图示:2020年10月15日,在青岛市城阳区万亩国家级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金灿灿的海水稻丰收在望。

图示: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即将准备测产的稻谷装袋。

图示: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迪拜沙漠中种出水稻。 杜德乐 摄

图示:潍坊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十万亩种植基地。

图示:在迪拜沙漠地区种植的海水稻正被当地人收割受访者供图。

海水稻有“青岛根”

盐碱地里飘稻香袁隆平团队谋定推广

桃源河,是青岛城阳上马街道的一条外流河,河水含盐量达3‰。几十年前,河岸两侧也曾有过“稻香十里,蛙声一片”的景象。上世纪60年代,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河水漫堤,海水倒灌,万亩良田变成盐碱地,自此荒芜。时隔半个多世纪,去年,这片“农业荒漠”变身“青岛城阳上马稻作改良示范基地”。

春华秋实。9月底以来,这片曾经的盐碱地上,新一季海水稻在秋风中扬起一穗穗稻谷,迎来又一收割季。根据规划,未来,该基地的范围将超过一万亩,城阳桃源河两岸将建起青岛“十里桃源、万亩稻香”的田园综合体。

“盐碱地里普通作物很难生长,但海水稻是个例外。”说起海水稻,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李继明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他说“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比起普通水稻,它具有耐盐碱能力强的优势。目前,青岛研发的海水稻可在含盐度6‰的盐碱地中长出稻米。海水稻稻米并不咸,口感也不错。因为其所生长的滩涂地和盐碱地中微量元素含量比大田丰富。”

据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统计,中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是不毛之地,其中有将近两亿亩可以种水稻。按照袁隆平的计划,研发中心将在十年之内发展耐盐碱水稻一亿亩,每亩按最低产量300公斤计算,每年可以产300亿公斤粮食,养活8000万人口。

这一计划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2017年,青岛研发的首批耐盐碱水稻测产均超过400公斤,2018年,青岛海水稻实际种植产量超260公斤。与此同时,水稻试验田面积也在逐年成倍扩大。青岛去年在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国内外7个特征地域建立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平台并进行海水稻试种。今年,青岛的海水稻试验基地增加到了9个,覆盖新疆、黑龙江、浙江、山东、陕西、河南等省区,规划示范种植面积近两万亩。

“与往年不同的是,我们今年采用杂交稻的技术来做海水稻。若试验成功,明年直接可以拿到区域试验里去了。此外,我们今年有160多个杂交海水稻,明年计划扩大到几百个。”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耐逆项目负责人殷会德介绍说。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核心实验基地,坐落在胶州湾畔的白泥地公园。隔着稻田望去,那栋在一片金黄中耸立的灰白色建筑便是研发中心办公楼。将研发总部设在青岛,是袁隆平多方考量后的决定。

实际上,袁隆平与青岛之间的“稻米缘”可以追溯到2012年。这一年,他在青岛成立了致力于海水稻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从最核心的选育工作开始,一步步建立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库,利用杂交水稻技术等技术手段,筛选了一批具有较高耐盐碱特性的水稻品系。

“青岛各项各业科技人员多,水平高。” 袁隆平表示,青岛海水稻研发起步早,经过数年发展,积累了相当的人才资源和技术经验。其次,因为青岛“在海边”——青岛沿海有50万亩盐碱地,它们是海水稻培育、试种不可或缺的试验田。

2016年,国内首个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落成,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耐盐碱水稻研究顶尖人才集结于此,给海水稻的研发进程注入了加速剂。自研发中心建立之初,袁隆平就明确了目标:“(青岛)原来搞的海水稻是常规稻,产量上不去。我们搞的是海水杂交稻,产量会上去的,(打算)3年拿出一个抗海水浓度6‰的,亩产在300公斤以上的(品种)。”在他看来,“青岛成立海水稻研发中心,独具慧眼。”

如今,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刚满3岁,已是成绩斐然:3年中,该研发中心取得123项发明专利;建成北方超级稻产业化中心、青岛海水稻实验基地、青岛盐碱地稻作改良实验基地、三亚南繁育种基地、全国23个区试实验基地、6个国内示范基地和1个国际示范基地,在建一个海水稻盐碱地改良研究推广中心;建立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库、水稻耐盐碱评价标准、国内唯一的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联合体;与相关机构、组织等合作,组建海水稻产业联盟、成立“海水稻智慧农业认证联盟”;与华为共建智慧农业暨土地数字化全球联合创新中心,共同开发智能农业领域的行业人工智能芯片及其应用解决方案——“九天芯”……

@、未来,扎根青岛的海水稻,前景可期

一批又一批!“海水稻”喜迎丰收。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如今,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已经稳定超过800斤!去年9月25日,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的“海水稻”实验基地喜迎收割,田间测产量达每亩548.53公斤,成功实现沙漠也能种“海水稻”。

这里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也是pH酸碱度7.8的重度盐碱土地,被视为“农业的荒漠”。但是三年来,从最开始的80亩到现在的300亩,“海水稻”试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改善,基地通过自主育苗使用新型营养肥料,提高了“海水稻”对当地土壤的适应性,促进“海水稻”根系生长。

去年9月27日,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同样传来丰收的喜悦图片。经测产评估,在兴安盟科右中旗种植的耐盐碱水稻亩产再破千斤,平均亩产稻谷达533.95公斤。通过视频连线见证测产过程的袁隆平爷爷说,这次测产很有借鉴意义,“在中国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前景很美好!”去年10月,宁夏石嘴山、山东东营、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等地的“海水稻”实验基地也相继喜迎丰收,平均亩产量均超千斤。

@、“海水稻”若研究成功可多养活1亿人口

袁隆平团队要“花大力气”推广的“海水稻”究竟是什么呢?难道是生长在海里的水稻?其实并不是!“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可以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这种水稻和常见的水稻有着同样的育种流程,盐碱水经过技术手段去盐处理后,综合多种方式灌溉,就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海水稻”就可以很好地生长。

袁隆平爷爷说,我们国家的耕地面积少,18亿亩耕地红线。但是我们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其中能够种水稻的将近2亿亩。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至少增加1亿亩耕地,是个什么概念呢?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

又有网友会问,为什么袁爷爷他们要花费大量的研发成本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这背后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第一,有利于提高粮食总产、保证口粮安全。如果中国能发展1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可增加总产300亿公斤。这样一来,即便是遇到洪涝、地震、突发性疾病,我们也不用担心没有粮食吃。

第二,有利于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盐碱地大多分布于贫困地区,在这里发展水稻种植技术,有助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粮食增产增收,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第三,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盐碱程度,保护生态环境。水稻自身也具备降低盐分的生物作用,“海水稻”在新疆一年长一茬,收割海水稻后土地盐碱情况会得到改善,可继续种植其他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

@、干饭人们致敬袁老!“当代食神”

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袁隆平海水稻团队15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宣布,目前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今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拟用8-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袁隆平团队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致敬袁隆平爷爷“当代食神”“你才是真正的偶像”!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从耐盐碱水稻品种的选育到百亩片、千亩片的实验种植,再到如今万亩片示范种植。2020年,该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了万亩片盐碱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种植示范,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2万亩,扩大推广到现在的10万亩。其中,新疆喀什、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山东东营、山东潍坊、山东青岛等地测评亩产均超千斤。

国际海水稻论坛自2016年开始,本届论坛以“金融、产业、十百千,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为主题,以“海水稻+土地改良+智慧农业+产业生态圈”为基础,通过技术融合赋能、产业交叉渗透、体制系统创新等方式多维协作,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农业集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乡村振兴,通过技术与产业输出,助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零饥饿”目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21年要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被列入其中之一,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农民增产增收,都必须将打造好农业“芯片”,才能牢牢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说到耐盐碱岛种子研发的进展,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发副主任李继明博士介绍,自2017年开始,由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牵头国内18家单位,组建了国内唯一一个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分为4个试验组别34个试验点同时开展区域进行。通过建立水稻耐盐碱评价标准以及育种材料筛选程序,针对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设置北方沿海中早粳晚熟组、沿黄粳稻组、华东沿海籼稻组、华南沿海籼稻组4个组别。在广东、浙江、海南、江苏、辽宁等34个区域试验基地进行品种区域试验,在西北、东北等18个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测试试验。首批耐盐碱水稻品种已通过国家耐盐碱区域试验审定。

团队围绕海水稻品种推广与低效土地改良利用,将高标准、规模化的种植运营及农产品深加工,与智慧农业服务、产业生态圈构建、金融赋农机制及耕地占卜平衡调剂耦合为一体,成功启动了“十百千工程”(即实现10万亩海水稻种植示范、力争100万亩海水稻盐碱地改造开工、1000万亩盐碱地改造全国布局)及其配套的产业融合模式,有力保障海水稻事业顺利推进。海水稻试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改良,亩产逐年递增,平均亩稳定超过400公斤,最高亩产超过800公斤,在寸草不生荒废的盐碱地上,收获了一个又一个丰年。

@、产业模式搞创新,盐碱地上多融合

“以中国芯、中国技,牢守中国粮、中国地。”论坛期间,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区委副书记袁瑞先称,城阳区积极推进海水稻产业化运作,通过申创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化平台建设,率先开展智慧农业及万亩盐碱地耕地占补平衡项⽬,构建以耐盐碱水稻品种研发、稻作改良技术推广、装备制造、双创孵化、成果交易、智慧农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新业态。

在山东潍坊,青岛海水稻团队已在潍坊市寒亭区成功打造了海水稻特色产业园区,围绕海水稻产业,建设海水稻加工中心、展示中心、控制中心、大数据中心、中央厨房、稻米品质与深加工研究院等,建成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海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内蒙古杭锦旗副旗长贾巴特尔称,该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着40万亩盐碱地的提质增效和现有80万亩向日葵种植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依托海水稻研发中心河套分中心,建设杭锦旗百万亩盐碱地稻葵生态产业园,打造河套地区海水稻+N盐碱地作物轮作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现代农业是多元产业融合,多功能的拓展,推广种植“海水稻”,正是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了数字农业发展的瓶颈,凭借土地改良+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与运营优势,海水稻团队将以多产业模式融合的顶层设计思路,助力各地乡村振兴以及区域高质量发展。目前,陕西、甘肃、上海、广西、江西等地多个项目正蓄势待发,共计千万亩盐碱地及低效土地整理项目陆续签约。

仓廪实、天下安。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计划用8—0年时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带动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结合各地特色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和乡村振兴,实现海水稻的推广和全产业链发展,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经典案例与样板工程,乘“一带一路”倡议之势,将中国土地治理、耕地保护的经验传递到全球,矢志创新、拓荒为耕,改造亿亩荒滩变良田。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在袁隆平院士倡议下,国家科技部牵头汇聚全国耐盐碱水稻领域的优势科研和产业单位,启动筹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 。随着海水稻在迪拜试种成功,以及在世界各国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海水稻已作为一个全要素全产业运营体系,有效承载我国对“一带一路”及“上合组织”国家的技术交流及农业合作需求。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海水稻还将作为智慧农业科技创新的典范,打造国际农业经济合作与发展平台。

袁隆平水稻外交 播种一带一路谋定国际农民丰收节交易会

[责编:新农村商报网]

TAG:
新农村商报网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稿件均不代表新农村商报网(www.xncsb.cn)的观点,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如涉及版权、稿酬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备案号:京ICP备10010491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097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1012006039
新闻热线:010-58360230  监督电话:010-58360198  服务邮箱:news@xncsb.cn  
国商新农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Copyright©xncsb.cn All Rights Reserved